在哈佛商学院就读 MBA 是什么样的体验?

每年招900个人左右,我那年拿中国护照的不到20个,但是亚洲面孔很多,因为华裔小孩普遍用功。

校园非常美。我们应该是少有的几个有自己校园的商学院,很多其他学校就一栋楼。我们有自己的餐厅,图书馆,健身房,甚至是教堂。如果有机会去波士顿旅游,可以去逛下。不满足拍拍几张照的,可以去招生办公室问下,有时有guided tour,我还碰到过在申请的学生进来旁听一节课的,但很少见。但如果你有朋友在里面念,你完全可以去蹭课,基本每节课都有同学带guest。

除了校园之外,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师资强大和人脉强大。学校的老师一半是搞学术的,一半是退休的商界精英。有500强的前高管,华尔街知名的银行家,也有上过财富杂志封面的创业者。我个人更喜欢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理论再多有时候也比不过一点过来人的经验。而且从牛人嘴里说出来的才更可信是不是?

所有的课都是案例教学,这有利有弊,弊留着后面讲,但好处在于非常真实。开学的时候,教务处就按照这学期的课程安排发给你一大堆案例,短的4-5页,长的20几页,放在你的信箱里(纸质版的,网上也会有电子版以及教授留的一些问题)。然后按照课程安排,差不多每天要读完后一天的三个案例。上课完全是讨论,老师只会在最后总结,中间都是引导。每节课开始第一个问题是cold call,也就是你不用举手,老师点到谁,就让谁回答。而且通常是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一句话回答完的。所以那些前一天晚上party 太high,没看完案例的同学这个时候就开始低头沉思,或者假装不舒服。。。。。。接下来整节课基本上是同学们互相讨论,老师会有意引导两方不同意见的同学互相争论,也会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找有相关经验的同学来回答。(顺带说一句,我是全班唯一一个大陆人,所以所有跟中国有关的案例我都可以以专家身份发言,非常爽 :) )

这里又要回到学校的师资强大了。我们所有的课打分,基本上都是50%课堂发言,50%期末考试或者论文。而课堂发言一节课有90分钟(好像是,毕业太久,记不清了),三五十个人次,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当场做笔记的,因为会影响课堂讨论。所以必须记住每个人当天的表现,然后下课回办公室记下来。我们一个班90个人,很多老师还要教两个班。记住那么多人名和上课表现,我自问我是做不到的。

每节课的总结部分是最精彩的,有些明星教授可以每次用一首诗歌,或者一段quote来总结一个商业案例。而很多现代的案例,教授会把案例中的主人公(protagonist)请到现场,讲他/她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做那个决定,以及做完决定后发生了什么。再次感叹下学校人脉之牛,我记得在课堂里见过的包括法国著名酒庄的继承人(营销课),某欧洲大药厂的chairman(财务课),王石(doing business in China),好像某节体育营销课还把足球明星找来了(我没选,但全校男生那天都在聊这个)。

讲回到案例讨论的弊端,就是它对一些“硬知识”不太适用,比如财务和金融。很多概念都没什么讨论空间,数学的问题通常也就只有一个答案,所以很难提出有趣的问题来。另外班里同学有些是金融财务背景,会觉得案例简单得快睡着了。而非金融背景的同学,往往听得云山雾照,下了课还得再去找助教补习。

去商学院之前,有个学姐跟我说,每个人在学校都想干好四件事:读书,找工作,玩,交朋友。但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完全不够,最多只能干好三件,所以你得有所取舍。当然,你也可以每天只睡四小时*_*

我最后选了每天睡饱七小时,读书(中国好学生的惯性),找工作(得还念书的贷款),所以玩和交朋友的时间都不太够。但玩的部分还是先拿出来讲吧。

首先是无数派对,由各大协会和学生会轮流组织,基本上每周都有一个大派对。印象比较深刻的有precilla ball -- 澳洲学生会组织的易装派对,男生必须穿女装,女生可以男装也可以女装。各班都会选个主题,比如选空姐,那就男生穿黑丝短裙 ^_^,女生穿机长的制服。white ball -- 圣诞舞会,正装全白,看到平时一个个拖鞋短裤的男同学们穿白色燕尾服的时候还是很惊艳的。new port Ball,也是年底,在隔壁罗德岛洲的new Port某个大mansion里,很有电影里的感觉。

这些都是正式派对,每周五下午还有学生会组织的TGIF (thanks god it's Friday) 啤酒时间,就是在校区中间的草坪上喝啤酒聊天晒太阳,阳光好的时候非常舒服。然后每个班都有派对活跃分子,每隔两天就会搞个借口去喝酒,足迹遍布cambridge和boston的各大酒吧夜店,凌晨两点后还有在同学家里的after party。

亚裔同学普遍比较宅,爱好吃喝赌钱,所以各种聚餐和poker night比较多。还有特别爱赌的会周末去大西洋城打poker。

商学院是最佳旅行时间,因为有时间,有一起旅行的伙伴,虽然没钱,但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有钱了。逢长周末和长假,所有人都出去旅行了。个人小团伙居多,班级和社团也会组织各种旅行,比如长周末飞个冰岛看极光(波士顿到冰岛五个小时,跟飞西海岸差不多),开车去缅因滑个雪,或者春假去个加勒比海的沙滩。两年商学院我用光了一本护照(嗯,当然还有存款加贷款)。

以上可能看来很奢侈,但其实以美国人的收入水准来说还行 (飞个加勒比海岛,机票买的早也就300-400美金)。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对自己未来收入有很高期望,所以当下花钱很不在乎(有点像股市6000点时股民)。

我在学校最棒的旅行是以色列同学组织的以色列两周。以色列国情特殊,所以以色列同学都很希望让别的国家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国家。这趟旅行除了美丽的海法,古老的耶路撒冷,神奇的死海这些景点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军事基地,创业基地,中央银行。我们可以和当地人开放地讨论他们的历史,他们和周边国家的冲突,他们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体验。而一起去的同学里,有基督徒,有美国犹太人,也有穆斯林,一路上你也听到他们的感触。这样的旅行经验平时是很难找到的(当然酒和派对也没少~)。所以虽然花了很多钱,我仍觉得很值。

 

当然我能去的都不是最奢华的派对和旅行。我们学校还有个有名的section X,也就是一群超级富二代自己私下组织的班级,正常学校分的班是从section A 到section J为止。这个就属于八卦范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一下。

下一篇:美国康考迪亚大学MBA广州班2021年团队拓展

评论

相关文章

免费获得专属《择校方案》及项目价格
多一份参考,多一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