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简章:1篇学费:17.8~17.8万
8项诺贝尔奖(Nobel Prizes)
1项数学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1项计算机科学图灵奖(Turing Award)
1项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Gairdner Award)
14项沃尔夫奖(Wolf Prizes)
294项以色列奖(Israel Prizes)
100项罗斯柴尔德物理学奖(Rothschild Prizes)
46项艾迈特艺术科学与文化奖(EMET Prizes)
早在19世纪末叶,当第一批犹太人新居在以色列创建时,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数学家赫曼·斯卡支拉教授就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建议犹太民族创办希伯来大学。
到1902年,查姆·马丁·巴博教授和伯索得·菲威尔博士联合提出了创办大学的具体规划,得到了犹太复国运动领导人的支持。于是便开始征集学校用,并于1918年由威兹曼博士主持举行奠基典礼。
7年后希大正式开办。
希大刚成立时只有3个研究所:微生物、化学和犹太人研究所,共有33名教员,141名学生。一年之后,希大又设立了巴勒斯坦自然史研究所和卫生学系。不久,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下属的一家图书馆又并入希大,这就是著名的犹太人国家及大学图书馆。
希大于1931年向其13名毕业生授予它有史以来第一批学位枣文学硕士学位。1936年开始授予博士学位。
在希大创建后的最初岁月里,大学办学条件相当艰苦,设备不足,但是大学的科学家们还是想方设法开展科学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植物群、动物群、以色列的地质地理及地方疾病防治等。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大批在欧洲遭受歧视迫害的犹太学生及学者涌入,希大得到了迅速扩大。
到1947年,希大已发展成一所规模庞大、设备完善、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担负起了巴勒斯坦 地区发展中的犹太人研究中心。
到1967年为止,学生人数已超过1.25万名。1967年6月9日,耶路撒冷重又统一,希大长期的流亡生涯至此告终。于是希大马上就开始重建和扩大斯科普司山校区,使其在1981年重新成为希大的主校区。
2020年7月,加入以色列基因编辑技术联盟。